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医义不容辞!

  为增进国内外对中国政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及中医药所发挥作用情况的了解,彰显中国政府责任及中医药责任,经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组织协调,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温病学泰斗刘景源教授进行了采访。

  刘景源教授

  记者:从中医的角度对冠状病毒怎么看?

  刘景源:中医和西医对传染病的认识理论体系不一样,西医是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比如说,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等,这都是病源微生物,冠状病毒属于病毒里面的一种,所以西医认为这次的肺炎是冠状病毒导致的。中医不是这个概念,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是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来分析,因为一年四季气候不一样,所以自然界存在着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这是正常的气候特点,人生活在自然界中,适应这种气候,不会导致病变,这叫六气,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如果气候的变化超过了正常的限度,人体不能耐受了,忍耐不了了,就导致了疾病,这就叫六淫。六淫就是不正常的大,这种气候特点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就会导致疾病。除了风、寒、暑、湿、燥、火之外,还有温毒和疫疠邪气。这个温毒和疫疠邪气本身不标志病变的性质,是强调它的传染性。比如说这次的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我们中医就把它认为是疫疠,疫疠是指它的强烈传染性。人们认为所有的传染病都叫做温疫,这个概念有点偏颇。为什么呢?有的疫疠它导致的病变是寒性的,有的导致的病变是热性的。临床表现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就是说,有的病人他初起特别怕冷,同时又发热,以怕冷为主,发热不如怕冷明显,这叫恶寒重发热轻,这种我们中医把它叫做外感寒邪,如果传染性非常强,古代就管它叫寒疫,古代也有寒疫这个名称。如果病人表现为以发热为主,发热重恶寒轻,如果传染性很强,就把它叫做温疫。从病因上说叫外感风热,如果传染性强了就叫做温疫。所以说,我们中医对疫病的认识,不都是现在人们说的温疫,有瘟疫也有寒疫。

  至于说这次的冠状病毒所导致的肺炎是寒疫还是温疫,那就要根据具体病人来分析。因为我没有到临床第一线,没有观察,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说它现在传染性非常强,它是疫疠邪气导致的病变。至于属于寒疫还是温疫,那应该在临床上去观察。

  我觉得冠状病毒从西医角度来说,对病变的致病微生物认定很准确。从我们中医角度来讲,统称都是疫疠邪气造成的。具体是寒是热,我们要到临床上去观察,辨证论治。我的看法对不对请同道们指正。

  记者:在中医历史上此类病如何治疗?

  刘景源:在中医历史上传染病发病率相当高,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在旧社会,这些传染病因为当时的防护措施不及时,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好,发病率非常高。据文献记载,明、清两代平均每四年发生一场疫疠,发病率相当高,而且死亡率也相当高。当时的防护措施和治疗措施都跟不上,所以在历史上这类疾病很多。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不断在总结经验,每一次发生的传染病类型都不一样,它有变异,今年新发的、突发的传染病来了,在临床中,医生就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而且是在大量死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也就是说传染病它不仅仅是传染病人,不只是在病人之间传播,医生也是人呀,也同样被传染。所以,每一次传染病来袭,都伴随着病人的死亡和医生的死亡,可以说,我们中医的外感病学说,是建立在大量死人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每一次疫疠都有一次新的总结。

  每次疫力虽然不一样,但是它都有共同点。都是传染病嘛,它一般来说都有发热,另外呢有些病状也相似。所以古代的医学家们对它加以总结,最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码是在一两千年的历程中,把它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到了清朝的中后期形成了温病学派。1800多年前,张仲景的《伤寒论》问世,那是中医学的一大突破,温病学派的形成又是一大突破。所以,中医对外感病的认识,从《伤寒论》发端到温病学派的形成,两个学派加在一起,对外感病的认识包括疫疠,已经非常的深刻,非常的全面了。

Copyright © 365体育投注网 版权所有    粤123456789-1号